

掃碼下載app
查看我的保單
掃碼下載app
查看我的保單
來源: 閱客 | 時間: 2022-04-25 09:59:40 | 我要分享: |
|
近期疫情形勢嚴峻,部分地區采取相應疫情管控措施。為不斷提升消費者“涉疫”防詐防騙意識,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吉林銀保監局作出以下風險提示:
一、謹防不法分子打著“流調”的幌子行騙。流調人員在開展流調工作時,只會核實個人基本信息、健康狀況、近期行程等與疾病防控相關的信息。不會通過電話或短信要求提供銀行卡號、支付賬號、付款碼、驗證碼,更不會索要錢款或推銷產品。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,切勿隨意向他人透露銀行卡密碼、手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,謹慎網絡轉賬。
二、注意防范線上采購生活物資時存在的詐騙行為。不法分子在微信團購群中冒充蔬菜水果賣家,發布虛假采購信息,以物資緊缺等理由,誘騙居民“轉賬購買”,從而實施詐騙。此外,還有不法分子冒充相關工作人員在業主群發布代繳燃氣費的信息及“綠色采購通道”等虛假鏈接,誘騙居民點擊實施詐騙。消費者要通過正規渠道采購生活物資,轉賬前要認真核對對方身份,切勿點擊未知鏈接,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號、銀行卡密碼和驗證碼等隱私信息,避免造成財產損失。
三、仔細辨別收到的退費退貨信息。不法分子聲稱因受疫情管控道路管制的影響,無法發貨送貨,需通過有關鏈接或二維碼操作退費,進而竊取消費者個人重要信息。消費者要提高安全意識,仔細辨別內容真實性,及時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快遞的配送情況,切勿盲目點擊掃描來路不明的網絡鏈接或二維碼。
四、警惕非法“代理維權”活動危害。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,部分消費者出現短期收入下降,在信用卡或貸款償還、繳納保險保費等方面存在壓力。不法分子以“解決債務”“修復征信”“代理退保”為名義開辦業務或發布廣告,在收取高額代理費用后失聯,并惡意使用、違法泄露或買賣消費者個人信息,消費者不僅蒙受經濟損失,而且還存在危害個人信息安全隱患。消費者如遇相關困難,不應輕信“代理維權”“解決債務”“修復征信”“代理退保”等虛假信息,應當通過官方渠道與銀行保險機構協商解決,確保個人權益不受侵害。